更新日期 / 2025-08-29
.文 / 林慧淳
.責任編輯 / 林均
.出處 / 康健編輯部
.圖片來源 / 陳德信攝
 
2025《康健》永續健康城市大調查出爐。
 
 

2025《康健》永續健康城市大調查出爐! 

從北到南,台灣的健康地圖正悄悄劃出一道分界線。有城市努力篩檢,癌症死亡率卻依舊高;也有城市體重直線下滑,卻仍在關鍵指標落後。當「健康台灣」願景遭遇現實,哪些縣市能交出漂亮成績單?

 

「健康台灣」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方向,除了中央政策指引,更需要在每個城市深耕落地。2025《康健》「永續健康城市大調查」,以5大構面、21個指標,全面體檢各縣市在癌症與慢性病防治等「健康台灣」核心項目上的具體作為。

六都組台北奪冠、高雄墊底,非六都彰化、嘉市名列一二

調查結果顯示,藍營城市表現普遍較佳,六都組由台北市拔得頭籌,綠營的台南市以小博大拿下亞軍,唯一由醫師主政的高雄市卻墊底;非六都組則由人口最多的彰化縣封王,本島面積最小的嘉義市拿下亞軍。(表1)

2025《康健》「永續健康城市大調查」排名。圖片來源 / 康健雜誌

細究各項指標,在癌症死亡率呈現北低南高的先天格局並未改變,愈往南部愈高。至於攸關慢性病的肥胖率,全國以新竹市、嘉義市、宜蘭縣最低,而肥胖比率最高的城市,非六都為農業縣的雲林和屏東,高雄市則是六都中唯一瘦身失敗的城市,且肥胖率還持續成長中。

癌症防治從篩檢開始,台南癌症篩檢率全台第一

「健康台灣」政策中,癌症防治是重中之重,提高篩檢率是縣市政府必須努力的方向。六都中,台南市以平均41.5%的「四癌篩檢率」表現最佳,其次為新北市的36.7%,最差的則是桃園市和台北市。(表2)

癌症防治城市
癌症防治城市排行榜。圖片來源 / 康健雜誌

非六都組中,彰化縣(39.1%)與嘉義市(37.7%)表現突出,雲林縣與台東縣則敬陪末座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雖然癌篩率高,但對應的「癌症標準化死亡率」卻未必最低。例如六都癌症死亡率最低的城市是台北市與桃園市,非六都則是新竹市與新竹縣。前環保署副署長、律師詹順貴認為,這可能和各地產業結構與環境污染有關,中南部空氣品質較差,恐影響癌症發生率。「但篩檢一定要好好做,不做,會更慘,」台南市衛生局長李翠鳳強調。

高雄肥胖率六都最高,台中成全台「瘦身冠軍」

肥胖被視為多種慢性病的「萬病之源」,因此各城市的肥胖率格外受到關注。根據「2024年BMI過重或肥胖比率」指標,六都中最胖的城市是高雄市(41.3%)和新北市(40%);非六都組則為雲林縣(43.1%)與屏東縣(42.5%)。(表3)

肥胖城市排行榜。圖片來源 / 康健雜誌

然而,整體趨勢上仍有亮點。多數城市的過重與肥胖比率較前一年有所下降,其中,台中市從42.9%降至38.4%,降幅高達10.5%,成為全台「瘦身冠軍」。相反地,高雄市則是六都唯一肥胖率上升的城市,從40.1%攀升至41.3%。

從整體成績來看,2025《康健》「永續健康城市大調查」,從健康促進、篩檢與照護、環境、結果、政策規劃等5大面向,蒐集政府公開數據,並由專家委員針對各縣市所提供的政策規劃內容進行評比,最終發現藍營縣市普遍表現較佳。

藍營橫掃:台北穩居六都冠軍、非六都由彰化縣掄元

六都第一的台北市,在「健康促進」與「結果」構面均表現第一,顯示從政策推動到實際成效皆有亮眼成果。雖然在「篩檢與照護」構面表現相對較弱,僅列六都之末,但總分仍穩居冠軍。台南市則以強大的政策規劃力脫穎而出,該構面獲得評審一致好評,拿到六都最高分,「健康促進」、「篩檢與照護」亦分居第二,總成績僅次於台北。

相較之下,高雄市雖為大都會區,卻名列六都最後,問題出在「結果」分數偏低,包括癌症、心血管疾病死亡率、自殺率皆為六都最高,糖尿病與慢性腎臟病死亡率也高於多數城市。

非六都組方面,彰化縣以「政策規劃」第一、「結果」第三的佳績奪冠;嘉義市雖僅有26萬人口,卻憑藉「健康促進」第一,以及「篩檢與照護」、「政策規劃」均列第3的成績,成功躋身亞軍。

從癌症防治到肥胖管理,從健康促進到政策規劃,2025《康健》「永續健康城市大調查」揭示城市之間的差距,也凸顯健康治理的挑戰與契機。每個縣市的表現,不僅反映政策推動的力度,更關乎居民的生活品質與平均壽命。如何在有限資源下打造更公平、更友善的健康環境,將是所有城市領導者接下來必須共同面對的關鍵課題。

看更多調查結果:2025年《康健》永續健康城市大調查 健康台灣城市總體檢

【調查方式】官方統計數據由最好排到最差,其中指標分為正向、負向資料佔比排序。每項指標的排序,用固定組數(5組)算出全距與組距,再將資料分組後給分,最好的給5分,接著依序是4分、3分、2分及1分。分為「健康促進」、「篩檢與照護」、「環境」、「結果」、「政策規劃」等共5個面向。將每個面向之子指標得分進行平均計算。最後將5個面向得分,依照各佔20%的加權計算加總,換算為百分制進行排名。(考量各縣市人口規模與資源配置情形,本調查不計入離島成績)

評審: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陳秀熙、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許惠恒、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郭憲文、奇美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及預防醫學科主任蔡孟修、台灣活力老化推展協會理事長吳玉琴

指標蒐集及計算:《康健雜誌》&《天下雜誌》調查中心